首页 > 编剧教程

编剧如何让剧本更“有戏”?


2018/7/2 阅读:5978
来源:网络 作者:陈秋平

  原文标题:编剧如何把握剧本“有戏”还是“没戏”?(本文有删减)

  从一打开电脑,我们心里就打鼓,不知道怎么开头。好不容易开了头,写着写着就感觉心里没谱、没底了。总是不断地怀疑自己:这样写会不会吸引人吗?会不会有卖点呢?故事是不是足够紧凑呢?或者,矛盾冲突怎样才能激烈一些呢?……等等。
  面对上面的疑惑,我们又一次深深感到理论的苍白。有没有一种更具体点的技术,或者技巧?我们可能已经有了生活,有了理论,甚至有了激情,但我们似乎还需要技巧。那到底是些什么东东?
  好吧,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——不是说怎样编故事,而是怎样“写戏”!写戏,就得“有戏”。这个戏究竟是什么呢?戏,这里是指的是“戏剧性”!“有戏”,是指一个故事、一个电视剧,或者一部电影具备了戏剧性。那戏剧性又是什么呢?怎么才有戏剧性呢?

戏剧性的要素


  1、引爆点
  我通常把个要素通俗地称为“出事了”!编剧先在故事的开端营造一种看似平淡或常态的生活,然后引爆一个事件!
  那会出现什么效果呢?一下子把平淡击碎!把常态导入非常态。因为我们知道,常态都是不好看的,至少,常态不能引人注目。引爆点,我们常常也叫炸点,在伟大的编剧导师罗伯特·麦基的经典著作《故事》里,把这个叫“激励事件”
  其效果就是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,并且,把人们内心的好奇、期待勾起来,形成悬念。就是让观众去想:后面将会发生什么?比如,在电视剧《男人帮》里,主人公顾小白陪着一个美女逛超市,忽然听到有个女人大喊一声:“顾小白!”回头一看,是另外一个美女。他随即企图逃跑——这又是一个引爆点。
  引爆点打破宁静,就像在一片池塘里扔了一块石头,激起了浪花,带出了涟漪。观众看到这里,会在心中暗示自己:嗯,有戏!但是仅仅有引爆点是不够的,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许多突发事件,比如接到某个电话,碰到某个熟人,目击一场车祸,如果事情到此为止,事态也没有延续和扩大,这还算不上真正的“有戏”。那么,还需要什么呢?

  2、连锁反应
  引起连锁反应——这是第二点。如果刚才说的,我开车在路上遇到了一场惨烈的车祸,我没有停下车,只从现场绕过去,虽然感觉很惨,zui多也不过到办公室和同事当做一个事故说说而已。
  很快,我的日常工作汹涌而至,将这件事淹没了。假如不是这样,而是——当我走进办公室,泡了一杯咖啡,正想和邻座的美女聊起这件事故时,却接到了一个电话。电话里的人声音急迫地告诉我,赶快去某医院,我哥哥发生车祸身受重伤,正在医院抢救……接下来,就真正进入了“戏”。
  换句话说,刚才在路上那场车祸,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,不是一个生活片段,而是一系列有逻辑关联的事情的开始,这就构成了极大的戏剧性。所以第二个元素,叫“连锁反应”。

  3.形成期待
  这是说的对观众造成的影响,就是要引起观众的热切关注,并形成一个期望值,造成一个对未来的一个猜想、推理或期待。这个期待,我们也叫做悬念
  要形成期待,必须具备几个条件:激励事件的严重性、道德价值的确定、情感的体验与注入、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。
  如果发生的引爆事件并不那么厉害(出事了:我们家孩子和邻居家孩子闹别扭了),没有什么道德上的原则性分歧(出事了:老大、老二和老三分家时喝醉打起来了),或者过于简单(出事了:我和闺蜜为下午吵了架,晚上又和好了),这样的写法也是没戏的。

  4.制造延宕
  刚才说了,引起了观众的注意,制造了系列的连锁反应,形成了强烈的期待,就不要那么轻易地去解决和解除。勾起了观众的兴趣,你就要把玩这种兴趣。你要让观众欲罢不能,让主人公想要的东西不那么轻易得到,让结果不要那么快地出现。要故意拖延时间,加大难度,形成障碍,制造迷雾,总之,皇帝不急,让太监们去急吧!

  5.设置难关
  要玩观众,也不能没有干货。光靠拖延是不行的,也不能指望巧遇、误会等,这些低级廉价的东西大发观众。你得给主人公达到目标设置真正的障碍和难关!事情的发展太顺利,它也不成戏,一定要有一个难关,一个真的困境,一个严重的危机。
  这个危机的难度定到多难?当然不能太难,太难连编剧自己都解决不了,那怎么写?当然也不能太容易。太容易,人物轻轻一够,就够着了,有什么看头?难度就定在观众和人物都认为很难,要努力一把才能实现的那个度上。
  或者,还有一种方法,你让观众和人物误入歧途,让他们被某些假相和屏障阻隔,让他们看不到真相,让他们成为睁眼瞎(所谓当事者迷,生活中也是常见的),而你当然是知道事情的另外面的人,你是你作品的上帝!

  6.拐点反转
  故事的魅力,就在于不确定性。实现这个不确定性,就是转折或反转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,一个故事的好坏,有时就是看这个故事里到底有几个“想不到”。如果这个故事的想不到很多,就是好故事;反之,就是烂故事。
  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说一句话:这件事太有戏剧性了!请注意,戏剧性的时刻来到了!这件事zuizui具有戏剧性的事情还不在这里,而是……。其实,这样讲的东西,一定是某个大逆转,大反转。一切尽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

  7.令人信服的结果
  有一个结论,有一个结局,这个是戏的终点,也是核心。因为,一段戏的戏剧任务,一定是靠这个结果或结局来实现和完成的。这也是开头我们营造的那个期望值的答案。是问题的解决。

  讲了这七个元素,可能有很多同学会说,真的需要这些吗?真的这么复杂吗?我不要遵循这个东西,我想天马行空,行不行?我的剧本我做主,写到哪里算哪里。事实上,所有规矩都是拿来打破的,更何况你这个总结,未必在理。
  可以啊,没问题啊,以上这些仅仅是一种归纳与总结。我常说,讲故事可以有100种方法,甚至1000种方法,怎么能说只能这样讲,不能那样讲呢?所以,你怎样讲你的故事,是不是考虑到“有戏”,你自己做主。
  但是,有一点我想提醒你,如果你想要写一个大众化的电影或电视剧,要大多数观众都喜欢看,你可能真的要遵循这个规律。为什么?因为包括你我在当观众去观看一部电影电视剧的时候,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心理逻辑,或者心理过程。我们都在潜意识里试探,到底有戏,还是没戏。有戏则看,没戏就走。
  你想违背这个规律,不是不可以。比如小说流派里,就有一种叫生活流,就是按照生活的常态来写的。还有一种叫意识流,甚至放弃逻辑,而追求非逻辑。
  如果把这种创作搬到电影里,拍出来的我们叫它艺术片,文艺片。你当然可以写文艺片,你也可以写生活流。但那些都很小众,属于“小众艺术”。小众艺术,我们也把它叫做知识分子艺术,沙龙艺术,是用来找朋友,寻知音的。
  毕竟,广大普通观众难以理解和共鸣。  
  小众艺术有几个问题:
  一是很难找到投资,二是很难获得好的票房或收视,三是你得耐得住寂寞和清贫。假如你不想那么孤独和贫穷,你还想用写剧本来挣钱,养家糊口、发家致富、买房买车、娶妻生子、光宗耀祖,那你就得做大众的,你才能火,才能红,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粉丝。那么,你还得遵循这个规律。这是逃不掉的。

三位一体

  第三种表述,是我在微博上学习到的。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,罗锦鳞老师有一条微博,说的就是这个:戏剧性,就是事件、动作与冲突的三位一体
  好的,我们先说说事件是什么?事件,在戏剧学院的课程当中,包括“中戏”、“上戏”的课程中,经常会不断提及。不管是导演系、文学系,还是表演系,都让同学们做大量的练习,就是让你去区分什么是“事件”?什么是“事实”?或者说“舞台事件”和“舞台事实”。
  有各种各样的排练和练习就是训练这个东西。事件和事实之间的区别就是一根头发丝儿这么大,你要是从事物的一个侧面,或者一个切面去看,事件和事实是没有区别的。它们的区别在于:事件是一个有逻辑关系的过程,而事实是一些没有逻辑关联的生活碎片,是非逻辑的、相互孤立的。
  举一个例子,你去买一张报纸,看了;你朝前走,去上班;你举手打个车,上了车和司机国家大事;你下车后在办公楼前碰到一个熟人,打完招呼说再约吃饭;你进入电梯间踩了别人的脚说了声对不起;你出电梯,来到办公桌前冲咖啡喝……,这些就叫事实。
  因为它每一个分段的事情,它是没有逻辑联系的,没有因果的,随意性排列与组合。那么,什么是事件呢?比方说,你买一张报纸,你看了一个消息。这个消息提醒你了,你桌上有一个文件,你必须要尽快的处理,如果不处理,就会损失二十万!于是你想打一辆出租车,却总打不到。好不容易上了车,又遇到堵车。
  你匆匆下车朝办公楼狂奔,跑到半路,突然有个熟人拉住你聊天,聊起来就没完,你急得要死,但是你还得应付因为他有可能是你下一个客户。zui后你坐电梯,电梯又满,没办法,直接爬到二十层。终于跑到办公室,赶在zui后时刻把那个邮件发了出去。哎,这就叫做事件!它有因果,有关联,这就叫事件。
  动作,也需要解释一下。很多同学,特别是新同学,没有经过系统学习,不知道什么叫做“动作”。这里所说的“动作”,也叫做“戏剧动作”。它不同于肢体动作、表情动作或语言动作,不是举手投足、做操、打太极拳,不是说台词,不是一颦一笑、眉飞色舞、挤眉弄眼,不是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那个“动作”,而是戏剧上所说的“动作”。
  “戏剧动作”,是指人物有动机和目的的行为和行动,是有可能使事物之间产生逻辑联系、引起连锁反应的行为。这个行为,也可以表现为一句台词、一个眼神、一声叹息,但这些动作必须有人物内在的动机和动力。
  我们经常听制片人说:你这个剧本写得不好,因为你的主要人物没有动作。我们看不到他的动作。为什么?因为人物所做的所有的事都是无意识的,都是没有目的的,都是不会引起连锁反应的。动作分为两种:一种叫做“主动性动作”,一种叫“被动性动作”
  什么叫“主动性动作”呢?比方说,一个人物宣告:我明年一定要考上研究生!接下来他所做的一切,包括他搜集资料,网上查信息,请教别人,背单词……这些全都叫做主动性动作。因为他有一个目标。
  什么叫“被动性动作”?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我们做的都是例行的事,没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,但我们随时可能去完成一些临时的工作或应对某种变故。就是说,刚开始人物可能做的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事,甚至无所事事。突然某一个外来因素介入,打乱了人物的生活,使得他不得不行动起来,使得他不得不动。
  比方说:你准备上班,刚一走出门洞,“咣”!楼上砸下来一个花盆,把你的头给砸破了。怎么办?得上医院!流血了!打个出租车,到医院发现没带钱包,只好赶紧打电话。电话打通谁也来不了,血还在流……,这个就叫做被动性动作。如果你戏里的人物成天盲目地做琐碎的事,你就要注意了,就要反省了,这个剧本肯定没有戏了。
  第三个概念叫冲突,我们也叫做“戏剧冲突”—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冲突。有的编剧新人在写戏的时候,没有真正理解戏剧冲突,以为两个人打架,就是冲突。或者两个人吵架、争执,就叫冲突。其实不然,至少不准确。
  真正的戏剧冲突,那一定是逻辑的必然结果,也同时是另外一个逻辑的开始。戏剧冲突一定能够造成不断的连锁反应,改变人物的命运和人物之间的关系,推进剧情的进程。我们看电视剧觉得很纳闷,一堆人在吵架,很激动,大声喊叫,肢体动作,拉拉扯扯,但是你仔细一想,没什么事情,没有内在根源,没有为什么,就是为吵而吵,为闹而闹。这样的戏看起来很难受,很虚,很空,很没劲!会给人一种“一堆破事”的感觉。
  事件、动作、冲突的三位一体就是戏!怎么讲呢?当你写一个段落的时候,把这三个东西揉在一起,就是戏。而且互为因果,密不可分。在一片常态当中,你突然扔进去一个石头,引起了一个戏剧事件。这个戏剧事件摆在人物面前,不同的人物性格,就会不同的反应。尤其对于主角,他一定会寻找对应,从而形成一个动作。事件激发了人物动作,不同的人物动作就产生差异和碰撞,产生了冲突。这就是“三位一体”。
  

出事了与要出事

  还有一种表述,有戏或没戏,要看“出事了”和“要出事”。当你写剧本的时候,想让人感觉到有戏,有吸引力,有两个很简单的方法:一个是“出事了”,一个是“要出事!”
  出事了!这种写法很常见,比如主人公接到一个电话:“你好!……什么?”这就叫出事了!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引爆点。走着走着,“哐!”一个车祸发生在你身边;一个人跑来,气喘吁吁:“陈老师!陈老师!出事了!”接下去,观众就被抓住了,然后到底是什么事啊?严重到什么程度啊?谁死了?谁病了?谁怎么了?怎么办呢?
  观众就跟着这个人物,跟着这个动作,跟着这个戏就往下走了。zui后有个结果,就是这个事的了结。一个因,导致了一个果;果呢,可能又形成了第二件事情的一个因,引出另一个事件,又出了一件事……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这叫做出事了!
  还有一种叫“要出事”!戏一开始以后,就制造紧张氛围,制造悬念与不安,让观众看到各种各样的变化,不管是视的,听的,充满诡异,神秘莫测。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,观众预感到要出事。比如,一堆男人中间,突然出现一个美女,你都会觉得要出事。或者,一堆坏男人,一群罪犯,突然一个很纯洁,没有社会经验,还携带巨额资金的人走进来,这种对比,这样的氛围,一定充满危机感——可能要出事。
  

有戏或没戏是一种素养

  有戏还是没戏,既然关系到我们写剧本的成败,我们就得加以重视。不仅要懂得,还有在平时训练自己——要形成一种观念,一种习惯,一种血液里包含的下意识,遇到任何一种情况,生活中的,还是剧本中的,到底是有戏,还是没有戏,要立马进行判断和修正。
  你写剧本的时候,一个段落,一场戏,一个单元,到底是有戏还是没戏,你要敏感,要迅速发现。这种训练,有点类似我们刚开始学开车。刚开始,师傅在我身边老提醒我,现在要加油了,要换挡了,注意前方,开始左转,然后右转,慢点,快点,红灯……怎么怎么。离开师傅,还是老在想,现在加油,启动,手在什么位置?脚放在什么位置?离合器怎么放?
  这时,是大脑在指挥。随着训练,重复训练,甚至长期开车的实践,然后慢慢你就会觉得,技术已经变成身上的一种素养,一种感觉,一种反应和反射。那时候你可以一边开车,一边打电话,甚至你开了一路,到了终点,你都想不起是怎么开过来的。如果我们对有戏和没戏也变成一种习惯,一种反射,那时,你写出来一部好作品就太必然了。
  OK,今天,关于有戏还是无戏的阐述,就到这里吧。
  END

赞一个 顶啊 31  踩一下 踩啦 1  点击收藏。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38
[登录后再戳我哦]
最新评论
我要评论
前行  广东深圳
如果写不下去,是否可以考虑增加一个意外事件,有意外事件,新转折点也就来了,或者增加一个新人物?
2022/5/24 23:25:44
[回复]
前行  广东深圳
个人理解这个“有戏”应该是有事件发生,有转折点,有悬念,有看头,有看点,有意外。看似意外却在情理之中。存在于意外的合理之中。
2022/5/24 23:23:09
[回复]
返回顶部